当前位置: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3年第30期 > 正文
编号:12679953
结合彩超选择置管位置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8例临床分析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30期
     3 讨论

    SAP的发病机制至今未能完全被阐明,此病导致各脏器发生继发性损害较多,死亡率较高,由于胰腺炎症渗出后,大量炎症渗出物一般直接经由左结肠旁沟弥漫腹腔,引发腹膜炎症,治疗方法有颇多争议。SAP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为广泛充血、水肿,胰管内压增加、腺泡破裂,暴发性释放出所有胰酶,包括蛋白酶、脂肪酶、淀粉酶等,这些胰酶大量进入腹腔;此外,胶原酶、弹性硬蛋白酶、蛋白水解酶及大量血管活性物质(如血管舒缓素、缓激肽等)等被激活,由局部迅速扩展为全身性病理损伤的过程,影响心肺和其他脏器功能,导致机体水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,加重了病情,甚至休克。由于SAP的病情凶险,尤其是晚期合并感染,大大提高了死亡率[1]。1988年Rinderknecht提出的“胰腺炎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”认为,重症胰腺炎可使体内单核巨噬细胞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激活,产生多种细胞因子,加剧全身反应,形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(SIRS),并最终导致MODS。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SAP的治疗策略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075 字符